手机版 二维码 购物车(0)
图片报道
设施渔业的范围是在渔业中的养殖业(与捕捞相对)中,我国渔业的特点是水产品产量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5.5:4.5,其中养殖业中海淡水四六开。进入九十年代,传统的水产养殖业受到强烈的冲击,因此而导致了设施渔业的兴起,主要体现为:
    1. 基础设施简陋、陈旧、经济基础脆弱。
    根据1996年上海市的调查,其精养鱼池的固定资产每亩平均不到1000元。缺乏现代化、高层次养殖生产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和综合经营规模。企业缺乏技术储备,无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资金,只能维持现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2. 破坏性经营造成设施老化,固定资产贬值。
    八十年代在大中城市郊区,国家、集体投资建设了一大批商品鱼基地。目前不少商品鱼基地由于经营体制不顺利,导致破坏性经营,后果是池塘坍塌、池浅、设备陈旧老化,企业又无力进行池塘改造,造成固定资产贬值。
    3. 养殖水域环境条件不断恶化。
    我国人口稠密地区的水域绝大部分都富营养化,例如全国有水质监测的1200多条河流中,有850条受到污染。而海洋方面,自1997年以来,我国海域多次发生规模巨大,毒性极强的赤潮对我国的海水养殖业造成的巨大的损失。在大中城市的郊区也由于种种原因,养殖水域污染日趋的严重,例如全国著名的池塘养鱼高产区-无锡河厥口的池塘养鱼业,因为梁溪河严重污染等原因而正逐步萎缩。
    4. 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十分严重。
    在淡水养殖方面:根据测算,养殖一吨淡水鱼,产生的粪便相当于20头肥猪的粪便量,其中污染最重的是网箱养鱼。例如北京的密云水库发展网箱养殖鲤鱼,亩产在两万公斤以上。经济效益可观。但是其后果是导致水库水质转肥,其氨态氮增加了7.3倍,活性磷酸盐增加了10.3倍,不得不禁止网箱养鱼,但是其后的治理费用,超过了网箱养鱼的利润。
在海水养殖方面:人类过度开发养殖业已经大大超过了海水的自净能力,其中对虾病的泛滥就是最典型的事例,至今还无法解决。沿海的养虾业,生产一吨虾大约需要投饲料3-5吨。相当于蛋白质1-1.3吨,但回收仅仅0.1-0.13吨。大量的氮流入水中污染池水,造成环境污染。
    5. 水产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不少水域生态失衡。
    水域的过度开发,原有的水草资源破坏,"草型湖泊"转变为"藻型湖泊"。。例如,阳澄湖原来水草的覆盖率很高,水质清晰。而现在阳澄湖围栏养蟹(300元/亩湖面),全湖布满网围,水草稀少,水质混浊,闻名全国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的命运令人担忧。
    6. 水产养殖的种群混杂、种质退化。
    目前水产养殖的繁殖基地混乱,由于急功近利,繁殖亲本小型化已经屡见不鲜。其中最典型的是:1、异育银鲫-采用"只生一胎"的方式繁殖后代。2、河蟹-小绿蟹繁殖;辽蟹南移,种质混杂,长江水系正宗的中华绒毛蟹种质退化。
    7. 科技储备严重不足,引进消化不力,技术更新速度缓慢。
    对机遇和信息缺乏敏感性,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其直接的后果是产品与市场不相适应及养鱼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例如,目前的水产养殖业市场仅仅是满足了短缺型、温饱型的市场,不适应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1999年春节,我国各大城市的淡水鱼市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压塘现象,因此再不改革养殖结构,就要被市场所淘汰。另外,自九十年代以来,养鱼成本上升幅度比鱼价大的多。象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养鱼成本又比外地高的多,据上海崇明县5000亩精养鱼池1995年的统计养鱼成本已经占了88%,与十年前相比,尽管亩净常量增加了203公斤,但是亩产的利润仅仅增加了20元。如果不搞混养特种水产,单养常规鱼类就没有积极性。
饲料机械预加工公众平台广告预定公众号供求信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