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购物车(0)

中国玉米产业何去何从?

   日期:2015-12-07     浏览:284    评论:0    
核心提示:  2015年9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及国家粮食局联合发布2015年东北地区国家临储玉米收购政策调整通知,其中将临储玉米收购价格由去年的2

  2015年9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及国家粮食局联合发布“2015年东北地区国家临储玉米收购政策调整通知”,其中将临储玉米收购价格由去年的2,220~2,260元/吨不等,统一下调至2,000元/吨,平均降幅高达10.7%。


  政府不仅对收储价格做出调整,对收储时间、收储质量标准及收储单位亦同样做出了调整。而截至11月,由于部分玉米无法达到临储收购标准,下游加工企业采购量小造成现中国玉米种植户正面临卖粮难的困扰,这些变化正使得2015年中国玉米市场有着“不一样”的一年。


  玉米“售粮难”问题困扰着中国农民


  进入11月,中国各地玉米收割工作基本结束。一边是今年玉米延续去年丰收势头,产量再创新高,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CNGOIC)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15年度中国玉米产量预计可达到创纪录的2.19亿吨,比上年提高2.41%。而在另一边则是国家临储库存粮高企。随之中国多地出现了“卖粮难”现象,有些地区农民排队卖玉米成为常态化,甚至出现了“走后门”卖粮的违法现象,私下给验质员“红包”,以求其放松检测标准。


  在中国华北地区,在10月一般晒干的达标玉米农民大约卖到1,650元/吨,但11月10日之后,优质玉米卖到1,400元/吨也无人来收购,而且情况仍在恶化。然而,往年这样的玉米至少可以卖到2,320元/吨。


  政府采取行动


  针对现中国多地出现的玉米销售滞怠问题,2015年11月18日,国家粮食局联合各收储单位召开紧急会议并发布《严防发生农民“卖粮难”问题的紧急通知》。通知指出,各收储单位要带头执行好国家收购政策,不得出现“打白条”、拒收符合标准玉米,以及其他损害售粮群众利益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强调,所有粮食经营者要严格执行“依质论价,优质优价,不准坑害农民”等规定,让农民顺利卖掉粮食。此外,中国财政部表示将积极支持临储收购工作,今年将拨付资金约150亿元,用于支持粮食仓储设施建设、跨省移库等工作的经费。


  但农民仍困难重重


  首先是在实行临储收购政策的东北地区。虽然政府出面将大力支持临储工作,但现当地仍面临一个严重困扰问题——质量指标。


  今年国家临储粮政策提高了玉米收购质量标准,要求严格按照霉变粒含量不超2%执行,而今年在种植期间因为遭遇干旱受,且收获期雨水较多导致玉米质量不佳,霉变粒含量明显高于往年。这对于今年受灾后粮食质量大不如前的农户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15日,东北临储收购总量611万吨,其中黑龙江省448.96万吨、吉林省87.13万吨、辽宁省5.34万吨、内蒙古69.57万吨,其中10-15日共收购369万吨,收购速度缓慢上涨。


  其次是在没有实施玉米临储收购的华北地区。因为没有临储收购,往年农民玉米销售主渠道是出售给当地的玉米深加工企业。然而今年由于经济不景气,且对玉米价格的后市看空,根据“买涨不买跌”心理,现当地企业并没有出现往年的屯货计划,收购量较小。这致使大量玉米滞留在农民手头上。


  对于中国政府而言,面对现庞大的玉米库存,下调临储收购价格也实属无奈之举。而现中国玉米市场需要的是更多的缓冲种粮风险的工具,来也对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预计接下来中国政府会适当引入粮食行情预警,农业灾害保险,合约种植等缓冲种粮风险的手段。同时在市场的压力下,在收购末期政府可能会将临储收购质量标准放宽。从今年秋天的玉米出售情况难来看,她认为,政府急需将这些手段编织成一张网,为农民减缓从市场高处跌落的风险。


  另外,CCM认为中国玉米价格仍会有下行的压力,首先因为目前国内玉米消费仍疲软,养殖行情回暖带来的消费提振暂未体现,对玉米的需求量较往年较少,其次部分贸易商陈粮库存量仍较大,现国内玉米市场粮源仍处于供过于求阶段,再者随着新季玉米上市量逐渐增大,令现在供过于求的市场状况进一步恶化。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饲料机械预加工公众平台广告预定公众号供求信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