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购物车(0)

北大荒:大农机推动现代化大农业

   日期:2011-01-23     浏览:1240    评论:0    
核心提示:  2010年全国农机化十大新闻日前在北京揭晓,其中北大荒激情奋斗六十余载,成为中国农业机械化的领跑者,到2010年底,黑龙江垦区农机化
  “2010年全国农机化十大新闻”日前在北京揭晓,其中“北大荒激情奋斗六十余载,成为中国农业机械化的领跑者,到2010年底,黑龙江垦区农机化生产水平高达96.5%,率先基本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榜上有名。 

  回顾过去的2010年,全省粮食生产连续7年获得丰收,总产量又一次刷新纪录,黑龙江成为全国第二个粮食产量超千亿斤的省份。在全省实现粮食千亿斤产能工程中,北大荒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垦区粮食总产量达到363.6亿斤,占全省粮食总产三分之一强。 

  2005年,北大荒粮食总产突破200亿斤,创造了用10年时间使粮食总产翻番的辉煌。而“十一五”期间,北大荒粮食总产从200亿斤跃上300亿斤台阶仅用3年时间,创造了共和国农业发展史上的奇迹。在推动这一奇迹产生的多种因素中,农业机械化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和抗灾能力的增强,成为至关重要的力量。 

  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局长隋凤富说:“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性巨变中,农机是主力军。现在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跨越发展,北大荒农机更是主力军”。 


  “大马力”带来耕作方式的革命 


  迪尔、凯斯、格兰、久保田、洋马……在黑龙江省垦区,可以找到全世界最顶尖的各种农业机械, 375马力乃至550马力的大型拖拉机相当普及。 

  在红兴隆分局友谊农场机库里,约翰·迪尔9630、最大功率可达530马力的大型拖拉机和世界上最大的480马力凯斯9120大型收割机等大型设备,一字排开,俨然一个农机博物馆。农机专家介绍,这些大马力可以一次完成灭茬、深松、合墒、碎土、镇压等步骤,彻底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粮食产量。过去,几十年的小机械旋耕作业,刀具只有二十几公分,长期在这个深度作业,使土壤产生了板结的犁底层,失去了通透性,植物根系扎不下去,雨天水积在地上不下渗,旱天地下水分又被犁底层挡在下面吸不上来,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大马力深松的深度达到35—40 公分,彻底地打破了犁底层,恢复了土壤的通透性,这一耕作方式的革命是近年垦区作物高产的一个很关键因素。 

  高水平的农业机械化使黑龙江垦区基本改变了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提高了农业抗灾能力,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现代农机装备实现的土壤深松、秋整地和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实现秋雨春用、春旱秋防,建立了“土壤水库”,蓄水保墒。如今,垦区100%的耕地轻松实现整地“黑色越冬”,第二年平作作物的地号达到播种状态,垄作作物根据农艺要求还实行秋起垄、秋施肥、秋施药,春天不动土、不整地,奠定了农业高产、稳产和可持续发展基础。   


  大农机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 


  如今,登上大马力拖拉机的驾驶室,可以感受家一样舒适:密封式的驾驶室内设有自主控温的空调,驾驶室内四季如春;调频收音机与DVD播放器可缓解驾驶员的疲劳;启动电脑可进行卫星定位、自动导航;网络对讲机可随时连接指挥中心,获取供应修理等相关信息。 

  现代农业装备电子、液压和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让每台大马力拖拉机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科研所。全球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经过综合组装配套,使大马力机械实现了自动导航、精密播种、变量施肥、即时测产等精准化、标准化作业。北大荒的农业机械已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 

  在北安分局红星农场,数字化平台让人大开眼界。这套系统由中科院遥感所与农场共同开发,是农场首创、国内领先的农业技术支撑平台。2007年,农场将遥感技术应用于种植业实际生产。2008年开始逐步运用于林、畜、水、气象、种植、有机作物栽培等整个大农业系统。全场700多块地的土壤、水利、气象等13项遥感资料及各种信息全部记录在系统中,只需轻点鼠标,每一块地的方位、面积、形状,种植的品种、长势、成熟状况等信息便一目了然,7种颜色标明历年种植情况。机车通过GPS,可把在东北全境、内蒙古等地的实时状态图片传回系统,农场可随时了解、在线查询所有大型机械的作业状况。去年,农场又一次更新了系统,今年数字化平台可实现与全场大机械建立3G传输,届时大机具耕地深度、耙地情况、机车状态等等数据都可实现视频传输。 

  按照“精准农业”标准,根据土地不同、播种情况、土壤养分,测算出某地块生产数据,自动输进电脑,由电脑开出处方,根据入肥实际需求,实施变量施肥,变量作业。在收获季节通过遥感监测,就能精确了解到每一地块作物的成熟度,统一调度全场210多台(套)机械进入作业现场,再不用人去现场观察。数字化平台的咨询功能可以帮助农场职工和周边的农民随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还可通过短信群发功能实时提醒生产中技术问题和天气状况。 


  农机现代化实现高效率低消耗 


  在垦区,世界一流的大马力拖拉机正创造着领先世界的劳动生产率。农垦总局农机局局长李俊介绍,一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500马力拖拉机,一昼夜联合整地作业可达1500亩,作业时速可达10公里,相当于普通拖拉机的6-8倍;大马力配带大型联合整地机可实现普通拖拉机单项灭茬、深松、合墒、碎土、镇压等作业项目的复式一次完成,每亩节本增效15元以上;采用精密播种机播种玉米,每亩可节约种子一斤以上,增产50公斤以上;采用机械化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大豆、玉米每亩可增产20%以上;采用大型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可实现全部秸秆还田,同时保持垄型,降低水分,还可节本增效;采用机械化插秧技术,水稻每亩增产5%-10%。 

  专家测算,大马力机械节油、节种、节肥、节水等效果明显。在完成同等作业量的情况下,500马力拖拉机比普通拖拉机节油20%-30%。如果黑龙江垦区4200万亩耕地全部实现大马力机械化耕作,每年节本增效可达20亿元以上。一台500马力拖拉机组担负的作业面积可在3万亩以上,年创效益能力可达30-40万元,可在6-8 年内收回投资,大马力拖拉机的使用寿命在农场良好的管理下可达20年。 

  引龙河农场去年成立了“圣达农机合作社”, 16个机手都成为合作社成员。合作社有迪尔、凯斯等大中型农业机械10多台(套),先进程度与国际尖端水平同步。合作社主任高忠介绍,每台大马力拖拉机在农忙时满负荷运转起来,一天可耕1500 亩,按亩30元代耕作费计,每天可毛收15万元,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农业生产,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合作社有10万亩代耕作能力,全年实现收入300万元。过去,播种往往用20天到1个月时间,出苗后还要人工间苗。现在3天就播完了,由于机械是精量点播,出苗齐,不需再间苗,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节省了大量人工,还能节约种子。真正让农民从田野上解放出来。 

  大马力机械使抢农时争主动变为现实。春天播小麦不超过5天,播大豆不超过10天,分别比传统作业缩短10天;玉米不超过15天,比传统作业缩短10天。水稻插秧不超过15天,比传统作业也缩短了10天。最大的建三江分局,有水稻面积上千万亩,水稻育秧播种、泡田整地、播秧、收获、秋整地五个主要农机作业生产环节,分别不超过十天,这在过去是不可想像的。 


  六个延伸争做“大农业”的“排头兵” 


  建设现代化大农业需要建立科学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北大荒农机事业提出六个新延伸。 

  由旱田向水田装备延伸。在旱田机械化作业的基础上,不断细化水稻全过程的机械化能力和水平。建立适合北方寒地水稻种植特点的水稻全程机械化的技术模式,积极出台各项的扶持政策,加快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坚持高起点,始终坚持用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装备水田机械化。 

  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垦区需要大量的种子清选、精选、包衣、包装等加工机械,也需要大量的粮食产后清选、烘干、包装、储存机械和设备等,还需要大量的其他农副产品的保鲜、运输、加工等设备。到2012年底,垦区产前产后机械化率要达到90%以上,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 

  由地面作业向空中的延伸。航空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手段,也是立体化农业的需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黑龙江农垦“北大荒通用航空”已经成为国内乃至世界最大的农林专业航空公司,有8种机型50架农用飞机,累计飞行超过10万小时,作业面积超过1亿亩,增产粮食36亿斤,护林飞行1.1万小时,创经济效益90亿元。 

  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延伸。除了稻、豆、麦、玉米等粮食作物,黑龙江垦区还利用北大荒的土地规模优势,大力发展马铃薯、亚麻、籽用南瓜、玉米青储、苜蓿饲草、万寿菊、甜菜、向日葵、芸豆等经济作物,通过引进、研发和推广等方式大力推动经济作物的机械化栽培与收获。其中马铃薯、亚麻、籽用南瓜机械化率均达到90%。 

  由种植业向畜牧业延伸。为实现垦区畜牧养殖机械化,垦区首先从奶牛的全程机械化开始,以机械化为基础全面推行集中饲养模式。 

  由垦区内向垦区外延伸。近年来,垦区通过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民快速向农业机械化迈进。在示范带动农民的同时,垦区农机人还把触角伸向域外,走出国门。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考察垦区时,对北大荒农机化事业寄予厚望:我国正处在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和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农机化事业也正在大发展、上台阶的重要时期,希望黑龙江垦区抓住机遇趁势而上,进一步地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加快科技进步,优化农机装备的结构和布局,不断地拓展农机化的领域和范围,为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和促进全国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场县共建再造一个“影子垦区” 


  按照省委、省政府开展“场县共建”的指示要求,农垦积极组织大型农业机械到周围农村,为农民提供代耕、代种和代收服务。近些年来,不断拓展跨区作业项目和范围,大力推进整村、整乡、整建制的生产全过程托管代耕服务,用大马力机械和农业农机新技术带动辐射地方农村,代耕、代种、代收的“三代”作业面积不断扩大。到2010年,累计出动机车超过4万台(套),完成跨区作业面积11806万亩,其中2010年作业面积3123万亩;累计农垦农机行业创收13.42亿元,农民节本增效28.49亿元,实现了互惠双赢,促进了“场县共建”向纵深领域延伸,充分发挥了农垦在全省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海伦市扎音河乡17万亩土地中有十二三万亩种植大豆,场县共建后,农场每年秋天来秋整地深松上万亩。大型农机具新技术改变了土壤通透性,作业质量明显好于农民自己的旋耕地,大豆产量趋于平衡,不再有“肥年”、“瘦年”,产量提高了20%。不少农户看到大型农机具的好处后,加上国家实施购机补贴,增加了购机信心,乡里大中型农机具从2008年的几台套增加到现在的50多台(套),一两千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入其他产业。 

  去年,赵光农场与北安市共同出资合建两个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进口66台(套)先进设备,其中310以上大马力机械15台,服务半径提高了30%以上,为周边农民代耕、代收面积超过80万亩。当农户看到大机械作业增产效益后,纷纷将自己的土地以270元/亩租给农场,实行集中连片生产。农民不用任何投入,也无需用工,靠租费和补贴,每亩就收入330元。而且农场在年初时,就会将承租费用一次性打给农民,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后大量进入二三产业,真正实现了农场和农民双赢。 

  远在内蒙古的海拉尔,一提起到那里跨区作业的黑龙江垦区八五二农场的女农机大户常凤兰,在当地几乎是家喻户晓。率领“金戈铁马”驰骋在大草原的常凤兰,2007年被评选为“全国农机行业十大女杰”。 

  省农垦总局徐学阳副局长介绍说,开展场县共建,农机是开路先锋,今后还要进一步扩大代耕服务作业面积,到2012年达到5000万亩,这是省委、省政府对垦区的新要求,也是拓展垦区发展空间、建设“影子垦区”的新机遇,还是垦区农机化事业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 

  目前,垦区与地方共建格局基本实现了“四三二一”良好态势。“四个提高”,即提高了农民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提高了农场农机工人的就业率,提高了区域农业标准化作业水平,提高了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三个推进”,即推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推进了农业农机化、规模化、标准化,推进了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二个转变”,即实现了农民小四轮作业向大机械作业转变,实现了传统耕作模式向保护性耕作模式转变;“一个创新”,即垦地双方农机深入合作模式的创新。 

  垦区农机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以把垦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安全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实现粮食总产460亿斤为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农机,以提高农机化发展质量和水平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的“一个转变”、“六个延伸”,进一步加快农机更新步伐,大力推广应用现代化农机新技术与新机械,创新农机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强化农机标准化管理,坚持依法治机,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加强农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农机场县共建,使垦区农机化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和更大范围发展,走出一条适合国情和垦情、具有农垦特色、追踪世界先进水平的农机化发展道路。  

  走过辉煌“十一五”的北大荒,作为中国农机化事业的排头兵、中国农业机械化的领跑者,如今正高擎现代化大农业的旗帜奋力开创“十二五”的新篇章。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饲料机械预加工公众平台广告预定公众号供求信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