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机械
饲料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行为形成机制分析
2017-10-25 10:57  浏览:590
       饲料产业是现代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联系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我国肉、奶、蛋等畜禽产品的供应量和需求量明显增加,但是畜禽产品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而导致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自于饲料本身的质量安全,解决好饲料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行为对产品质量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一、饲料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的概念和外在表现

     (一)饲料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的概念综合“质量保证行为(Behavior of Quality Assurance)”、“质量控制行为(Behavior of Quality Control)”、“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等概念,认为质量安全行为是指食品生产企业根据一定的标准,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而实施的一切活动。饲料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行为,是指饲料加工企业按照全过程质量管理的要求,为保证饲料质量安全,所进行的一切质量安全控制和改进活动。
   
     (二)饲料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的外在表现
       根据饲料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的概念和相关研究,并结合饲料加工企业的特点,将饲料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行为划分为过程前质量安全行为、过程中质量安全行为和过程后质量安全行为。
 
        1、过程前质量安全行为
       过程前质量安全行为是指饲料加工企业在实际活动前为确保饲料质量安全而进行的预防性活动,包括标准管理行为、合作对象选择行为和投入品质量管理行为。标准管理行为的表现为标准把握、制定和执行,即企业能够用科学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标准,制定有利于标准执行的规章制度并能有效监督;合作对象选择行为的表现为合作对象选择的信息、程序和评价,即企业在充分收集合作对象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标准的评价程序获得评价结果并据此选择合作对象;投入品质量管理行为主要表现在原料的选择、运输和存储,即企业选用营养安全的饲料原料,并保证运输和存储过程无污染。
 
       2、过程中质量安全行为
       过程中质量安全行为是指饲料加工企业在实际活动中为确保饲料质量安全而进行的活动,包括合作行为、监管行为和加工质量管理行为。合作行为的表现为履行合同和提供服务,即企业严格执行合同条款中的规定,并为合作对象提供必要的服务与支持;监管行为表现为监管的组织、标准、信息和设备,即企业有相关的监管部门,运用合理的监管程序和方法,收集合作对象的质量安全信息进行监督管理;加工质量管理行为表现为加工的过程、环境、检验和档案,即企业采用先进的设备进行饲料加工,并保证加工环境卫生,同时采用合理方式检验饲料质量,建立饲料档案记录。
 
        3、过程后质量安全行为
        过程后质量安全行为是指饲料加工企业在饲料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后而进行的补救性活动,包括问题识别纠正行为和责任承担行为。问题识别纠正行为表现为问题识别纠正的标准、判断、原因分析和措施,即饲料加工企业在把握饲料质量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对饲料质量安全的现状进行判别,分析成因并制定针对性的纠正措施;责任承担行为表现为饲料加工企业在明确质量安全问题产生原因和负责人的基础上,并进行产品召回、公开道歉和经济赔偿等一系列措施。
 
       二、饲料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
       饲料加工企业作为饲料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与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有着密切联系,其质量安全行为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食品企业的质量安全行为主要受到企业自身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市场因素三方面的影响。
 
      (一)企业自身因素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价值创造系统,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内外部后勤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基于波特的价值链和笔者前期研究[8],将企业自身因素划分为基本能力因素和辅助能力因素,基本能力因素包含研究与开发能力因素、供应管理能力因素、生产管理能力因素和销售能力因素,辅助能力因素包含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因素、财务管理能力因素和企业基础设施能力因素,即除了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以外的其他辅助能力因素。各项因素中既包含认知和态度等隐性层面因素,又包含资源和技术等显性层面因素,企业通过整合、运用各种能力来实现质量安全行为,根据行为的不同,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
 
     (二)外部环境因素
       政策法规因素。政策法规因素对饲料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行为的影响体现在引导性和强制性两方面,引导性政策法规,通过制定饲料行业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饲料加工企业采取质量安全行为,并通过技术、资金和信息等方式提高企业采取质量安全行为的能力,如《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饲料产品免征增值税的通知》《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等;强制性政策法规,通过规定饲料行业的准入制度、饲料企业的行为监管和饲料产品质量监管,来强制企业采取质量安全行为,如《饲料生产企业许可条件》《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法》等。社会舆论因素。社会舆论因素对质量安全行为的影响体现在媒体传播和消费者口碑,媒体的首要职能是及时真实地传播信息,消费者口碑是企业最好的广告,二者的共同作用有助于引发饲料加工企业对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进而采取和改进质量安全行为。
 
    (三)市场因素
       市场需求因素。饲料加工企业采取质量安全行为必然会带来生产成本的增加,但同时也会增加市场需求,从而增加收益,企业在综合考虑收益能否弥补成本的前提下,决定是否采取或改进质量安全行为,因此市场需求因素通过对企业收益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质量安全行为。
       市场竞争因素。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处在同一市场中的企业为追求利益,获得市场资源而进行的不可避免的活动,“大企业活不好、小企业死不了”的局面[9]是饲料市场竞争激烈的一种表现,饲料加工企业在进行质量安全行为决策时不得不考虑其他企业的行为,从追求竞争优势的角度决定是否采取或改进质量安全行为。
 
       三、饲料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的形成机制
       饲料加工企业以公开动机和私人动机为动力,在企业基本能力的传导,企业辅助能力的促进保障,政策法规、社会舆论、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的激励约束下,形成企业的质量安全行为,从而促进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最终实现动力所要求的目标,由此形成了“动力引导—过程调整—行为发生—目标实现—动力引导”的循环模式,根据饲料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的概念、外在表现和影响因素,认为饲料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的形成机制包含动力机制、传导机制、实现机制、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五个部分(详见图1)。

 


 
       五种机制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动力机制、传导机制和实现机制遵循“产生—调整—实现”的过程,构成了质量安全行为形成的主导机制,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从饲料加工企业的外部和内部对质量安全行为的形成起到辅助和促进的作用,构成了质量安全行为形成的辅助机制。
 
     (一)饲料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行为形成的主导机制

       1、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是饲料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行为形成的源动力。公开动机,也可称为强制性动机,即企业为了达到产品安全标准或避免因产品质量问题受到惩罚而采取质量安全行为的动机;私人动机,也可称为自愿性动机,即企业为了获得利益最大化或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等目标而采取质量安全行为的动机[10]。
       饲料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行为形成的动力机制为:(1)达到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动机引导企业用科学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标准,制定有利于标准执行的规章制度并有效监督;(2)确保原料采购和加工过程质量安全的动机引导企业选用营养安全的饲料原料,采用先进的设备进行加工;(3)基于产业链角度获取更高利润的动机引导企业合理选择合作伙伴并与合作伙伴建立良好关系;(4)维护企业形象、承担社会责任的动机引导企业在饲料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后而进行的补救性活动。
       2、传导机制
       传导机制是饲料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动机向质量安全行为转化的中间环节。能力理论认为企业能力影响企业行为并决定行为绩效,在传导机制中,研发管理能力、供应管理能力、生产管理能力和营销能力将企业的质量安全动机转化为质量安全行为,并决定质量安全行为能否实现预期的行为目标。
       饲料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行为形成的传导机制为:(1)研发管理能力和供应管理能力是基础,对标准选择、合作对象选择和投入品管理等过程前质量安全行为产生影响;(2)生产管理能力是核心,对过程中质量安全行为产生影响,合作、监管和加工管理等过程中质量安全行为产生影响;(3)销售管理能力是保障,对销售、问题识别纠正和责任承担等过程后的质量安全行为产生影响;(4)研发管理、供应管理、生产管理和销售能力间具有明显的联系性,生产管理能力建立在研发管理和供应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并通过问题反馈促进研发管理和供应管理能力提高,销售管理能力能够发现饲料质量安全问题,并通过饲料档案和责任追溯提升研发管理、供应管理和生产管理能力。
       3、实现机制
       实现机制是饲料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动机向质量安全行为转化的结果。过程前、过程中和过程后质量安全行为是饲料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行为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以饲料质量安全为行为目标,通过相互的作用和关联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促进质量安全行为的实现;质量安全行为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当企业能力逐渐强化、外部环境和市场因素更加稳定时,更利于推动质量安全行为的形成。
 
    (二)饲料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行为形成的辅助机制

       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是饲料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行为形成的外部机制,二者既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又是与主导机制相呼应的整体,影响饲料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1、约束机制
       约束机制在政策法规、社会舆论、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的作用下,使饲料加工企业不得不采取和改进质量安全行为。首先,随着国家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健全,饲料行业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其对饲料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的约束力也不断增强;其次,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使媒体成为消费者获取企业信息的主要手段,社会舆论的关注约束着饲料企业采取和改进质量安全行为;再次,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引起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消费者更多地关注与产品质量安全,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饲料加工企业不得不采取质量安全行为;最后,饲料行业竞争异常激烈,获取竞争优势的手段之一是产品的质量安全,这也推动饲料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的实施。
       2、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基础设施管理能力的作用下,增加了饲料加工企业采取质量安全行为的可能性。首先,人力资源管理能力通过培训、激励、监督和绩效考核等方式对人力资源有效运用,从而为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其次,财务管理能力通过完善的财务和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资金进行良好的管理和运用,实现对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的资金保障;最后,基础设施管理能力通过战略意图、风险承担、合作管理管理、流程管理、产业链整合和质量管理能力表现出来,并为企业质量安全行为提供保障。
 
       四、结语
       通过对饲料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行为形成机制的研究可以看出,企业自身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市场因素通过动力、传导、实现、约束和保障机制作用于饲料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行为,其中传导机制和保障机制,即企业自身因素是可控的,企业可通过加强企业能力的建设来实现提升,而约束机制,即外部环境因素和市场因素是不可控的,企业需要通过调整企业战略或经营方式等途径去适应外部环境和市场的变化。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