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浅谈畜牧业转变趋势及发展建议
2017-08-14 17:06  浏览:1269
      本文从剖析畜牧业内涵入手,分析研判了畜牧业生产关系和组织形式,生产方式和社会需求,生产服务和竞争对象等方面的转变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政府、养殖从业者提出几点畜牧业发展的建议,从而得出畜牧业发展的定位。一直以来,畜牧业是农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畜牧业因其自身特点的需要,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经济全球化发展、科技进步等因素的影响下,外加市场、资源、环保等条件的限制,畜牧业自身正在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地发生转变。这种转变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畜牧业,不能再把畜牧业简单地作为农业一个分支尤其是在非放牧为主的农区。我国首先是畜产品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世界畜牧业生产大国,生猪、禽肉、蛋等畜产品均居世界首位,但我国还不是畜牧业生产强国,主要表现在产品国际贸易量比例低,生产技术指标普遍不高,生产装备与管理水平低等。畜牧业将面临怎样的转变趋势,对畜牧业发展如何把握和定位,值得深入探讨。 

1  畜牧业的内涵 
      传统的养殖业起源于狩猎业。狩猎业是祖先获得生存食物的重要方式,而养殖业是狩猎动物剩余部分留养或繁殖待食的结果。同时,养殖业根植并依赖于种植业。因其对种植业所提供饲草饲料的依赖,养殖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种植业的稳定丰收,即种植业为人们提供充足食物后,仍有可作饲草饲料的结余。所以,千百年来,养殖从事者是种植养殖结合的农民。畜牧业是行业化的养殖业,作为一个社会生产部门,与传统养殖业有着根本的区别,其定义为:畜牧业是利用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毛、绒、皮、丝、药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区别于自给自足家畜饲养,畜牧业的主要特点是产品市场化、生产规模化、饲养设施化等。 
 
2  畜牧业的转变趋势 
       当前,我国畜牧业在诸如:人们对动物产品消费需求不断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科技高速发展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时期。这种转型必然引起生产关系和组织形式,生产方式和社会需求,生产服务和竞争对象等方面的转变:
 
2.1 生产关系和组织形式的转变   由于我国传统畜牧业以农村家庭为投资经营主体,生产规模小、设施化低、竞争力差,而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畜产品需求量却在持续增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社会资本纷纷流向畜牧业。从上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各级部门创办实体等的转型转产,到进入新世纪以来的饲料、畜产品加工等农牧集团企业的养殖基地建设,以及近年来大国企和房产大亨加入,流入畜牧业的社会资本越来越多,畜禽养殖已不再是农民的“专利”。生产资料不再为生产者完全占有,原养殖从事者的农民因资本压力,正面临退市或成为大企业的基地合同户,实质是因资金短缺而沦落为直接承担风险、利益总被分享,整个产业链中唯一会亏损的无利益保障的养殖雇用工。同时,畜牧业的组织形式也实现了从养殖专业户、养殖小区为主到工厂化规模养殖场成为行业主流的转变。
 
2.2 生产方式和社会需求的转变   当前人们经常提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笔者认为这个转变的根本内涵应该是畜牧业生产方式和社会需求的转变。现代畜牧业是用现代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和装备及经营理念武装起来的,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优质生态,高产高效的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其内容和标准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内涵也会不断的扩大。科学技术和装备及经营理念的武装直接导致生产方式的转变,突出的表现为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工厂化等等;安全、环保、生态、优质则是社会对畜牧业生产监管和消费者对畜产品需求的更高要求。具体地说生产方式和社会需求的转变(伴随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全过程),要求养殖从业者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畜牧生产具有先进的设施设备条件,要求养殖生产规范守法、产品安全无害,要求粪污综合治理、不污染环境,要求畜产品多元化、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等等。 
 
2.3 生产服务和竞争对象的转变       从整个行业来说,畜牧生产的目是满足人们对畜产品的消费需求;具体到从业者来讲,就是通过生产出满足人们需求的畜产品,达到盈利的目的。无论是整个行业还是具体从业者,最终生产目的是不变的,但其生产服务和竞争对象却在不断发生转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国内任何行业所面临的生产服务和竞争对象都全球化了,产品面向世界供应的同时,生产者的竞争对象也扩大到了全球。我国畜牧业生产服务和竞争对象也正面临全球化趋势,不可避免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经济(包括市场)、政策、自然、人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国内畜牧业发展已成为全球畜牧业发展的一部分,理所当然会受国外市场、资源、生产力水平、发展总量等因素的影响。如:作为重要饲料原料的豆粕,国内市场一直受控于美国大豆协会;又如自2014年6月份以来,国内生鲜乳市场价格持续低迷,乳品企业限购,合同外生鲜乳无人收购,究其根源正是进口廉价乳品所至,实质是奶业发展引入了国外以资源丰富、生产水平高、生产成本低等为特点的发达奶业的竞争。 

3  畜牧执业发展建议 
        因基于的目的不同,促进现代畜牧业健康和谐发展,政府与养殖投资(或从业者)二个层面也应有不同的发展策略。
 
3.1  对政府的建议     应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因地而宜、行业准入等原则,实现避免浪费、避免重复,防控疫病、防治污染,产品安全、生态安全的行业健康发展之路。(1)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因地而宜。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力,着眼全国,大力发展适牧、宜牧地区畜牧业,根据资源优势和气候条件,突出优势,改变各地猪、牛、羊、禽齐发展的产业布局,打破畜牧业县域发展格局,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支持以地级市为单位建设培育各类优势畜产品生产区,作为保民生、保供应的核心区。淡化当前行业发展县域间的不必要竞争,合理规划畜牧产业各环节企业布局;避免兽药饲料生产、畜禽宰杀加工等项目重复建设;避免县县争资源,县县抢政策现象。(2)严格实施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畜牧业相关法律法规,推行养殖准入制,对达不到法律规定条件的养殖场(户)坚绝关停。低产能就是浪费资源,关停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场,避免浪费。坚持审批前置,新上养殖项目,须经土管、畜牧、环保等部门进行土地备案、场区设计、环境评估等审批,并建议出台最低入市规模标准。(3)以落实养殖者主体责任,强化行业生产监管为核心,建立完善科学的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污染防冶三大体系。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污染防冶是现代畜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从业者做为养殖主体理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三个方面之所以成为问题的关键就是没有落实好养殖者主体责任,而是由政府过多地参与,变监管为代办。政府主要的责任是依法监管,养殖主体的责任是依法规范生产,深化改革现行体制中已不适宜行业发展的部分政策和制度,建立责权相统一的科学防控、防治或监管体系。在疫病防控方面:建议将强制免疫计划疫苗由国家统一供应的政策,改为实行强制免疫疫苗补贴政策;建议实施严禁产品化活畜禽踌区运输,实现当地(地级市)屠宰加工;建议严格实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后出场(如资源化)制度等等。在畜产品安全方面:建议取消官方动物检疫合格证,严格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和投入品监管,效仿其他行业产品实行畜禽养殖、加工企业出具产品合格证制度(合格证是产品的一种承诺,是企业的责任,官方承诺不了);建议推行养殖、加工企业安全使用投入品公开承诺制度,严格兽药、饲料生产、销售、使用管理,确保投入品安全;建议设立养殖、加工企业内检员制度,企业应具备与生产相适应的产品质量检疫检验人员与设施设备等等。在畜禽养殖污染方面:建议在加大执法力度,彻底关停不达标排放企业的同时,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补贴;建议推行种养结合,粪污资源化利用,降低防治成本;建议加快畜禽养殖模式和粪污收集、贮存、处理、运输等设施设备科技创新,改变现有养殖模式,让养殖者方便操作等等。(4)整合全部畜牧业政策、项目资金,实施涵盖防疫疫苗、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粪污防治等内容的综合养殖补贴,借鉴粮食综合直补经验,根据养殖者向社会提供的畜禽产品数量实行直补,避免因政策、项目覆盖面不全,造成实际上的不公平竞争。以落实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污染防冶主体责任为直补条件,引导畜牧业健康良性发展。
 
3.2   对养殖者的建议     根据自己从事畜牧业基层服务心得,真诚地为养殖从业者(主要是对个人投资者,大企业财团的决策不想妄加评论),提几点建议,主要包括:牢记从事养殖的目的,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融资要慎重,同时树立合作的意识;面向市场,突出产品特色;靠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等。(1)养殖环节是畜牧业整个产业链条中,资金周转最慢、风险最大、利润最低的环节。投资入市的目的是赚钱,这点必须要牢记,要认清养殖业的行业特点,不要盲目跟从,贪大图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量力而行,稳步发展;养殖的本质是利用动物生产畜产品,风险不仅来自于市场,更来自于动物本身,要精心呵护,严格防疫。要对自己从事养殖的投入有个准确的定位,即是靠资本收益还是靠劳动收益,靠资本的话要建标准化的规模场,自己不经营也可以出租,靠劳动的话要将资金尽量用在直接从事养殖生产的环节,其他方面能省就省。(2)养殖贷款难,是多数从业者面临的问题,也是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笔者的观点,贷款养殖须慎重,养殖行业风险高、收益低,如果自己没有充裕资金还不如去靠劳动收益。行业服务二十年的经验说明,靠贷款养殖的人实质是融资对象(不限于银行)的打工仔,真正赚钱的不多。此外,养殖从业者间不存在同行是对头的概念,要有合作意识,加强与同行间的交流,分享资源信息、相互借鉴学习、共进原料共同销售,最终会从合作交流中受益。(3)坚持面向消费场市场,定位自己的养殖畜种和品种,突出产品特色,增加产品附加值,保证自己的产品畅销。(4)要始终相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只有靠科技提高生产水平,降低养殖成本,才能使养殖业真正盈利等。 

4  畜牧业发展的定位 
4.1   发展畜牧业的意义    畜牧业作为一个社会生产部门,其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一是利用动物机能,实现人与自然界物质交换,生产满足人们各类需求的产品;二是安置一部分人就业,解决从业者养家户口问题。同时,畜牧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人为地大幅度增加某个动物物种的数量,破坏人与自然界的和谐,造成疫病难控,不同程度地威胁人类健康;饲料中添加药物、重金属等和大量畜禽排泄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大量饲料的消耗因起的人畜争粮问题等等。(1)畜牧业存在和发展的第一个意义:能否保障充足、稳定、安全的畜产品供应是发展畜牧业的根本所在;一个地区和国家要实现充足、稳定、安全的畜产品供应有二个渠道,一是自己生产,大力发展畜牧业;二是无需发展畜牧业,靠外贸进口,但受制于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民以食为天”,14亿人的吃饭问题是天大的事,很显然我国畜产品的供应问题决不能依赖于外贸进口,受制于人。因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大力发展畜牧业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决策。(2)畜牧业存在和发展的第二个意义:大力发展畜牧业,可增加社会收入,安置一部分人就业,解决从业者养家户口问题。一个单位、地区、国家,如果发展一个产业是基于增加社会收入,安置人员就业的话(即以发展经济为目的),就应权衡各种资源、市场条件综合考虑。总得来说一个地区、国家可实现增加社会收入行业很多,主要是看有无自身的优势;经济效益的追求,更应是投资者和从业者的选择。因此,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发展畜牧业应因地制宜,通过政府调控手段避免各地盲目发展、重复建设、浪费资源、逆势而为。
 
4.2   畜牧业发展的定位    从政府层面来讲,大力发展畜牧业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决策,但考虑到畜牧业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影响,畜牧业发展应突出“保供给、改民生”的总体目标,坚持“安全、环保、节约、优质”的发展方向。从养殖从业者层面来讲,投资畜牧业就是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坚持“市场引导,科技领先”的发展理念,立足“高质、高价、高产、高效”的发展方向。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