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机械
如何控制饲料的霉变
2016-07-06 09:16  浏览:447
         饲料霉变问题是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饲料霉变是各种霉菌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环境下迅速生长而造成的, 其结果是使饲料发热、结块、有霉味、甚至改变饲料颜色并产生霉菌毒素。受霉菌感染的饲料, 由于霉菌生长消耗饲料中的营养物质, 即在霉菌所含酶的作用下使饲料成分发生分解, 因而使饲料的营养价值严重降低。此外, 动物摄入受霉菌污染的饲料后, 霉菌毒素残留在动物体及其代谢物中,可能造成动物性食品污染, 霉菌毒素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 又可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的潜在危害。因此, 加强饲料中霉菌及其毒素的预防处理, 对于保证饲料质量, 保护人与动物的健康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霉菌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饲料含水分17%~18%是霉菌生长繁殖的最适宜条件。大部分霉菌繁殖都需要氧气, 能量也是必需的。一般来说, 碾碎的谷物和细小的颗粒中的能量易被霉菌利用, 能促进霉菌的生长繁殖。另外, 环境中的酸碱度对霉菌生长繁殖也有很大作用, 霉菌适于在偏酸性环境中生存, 最适宜的pH 值为3.0~6.0。由于霉菌的生长繁殖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进行, 因而控制外界条件可以有效地防霉:

○1控制贮存环境的温度危害谷物的霉菌孢子在7 ℃时就可发芽生长, 在24~32 ℃时生长最快, 温度高于40 ℃时霉菌就会被杀死进入孢子阶段。因此, 饲料的理想储存条件是低温干燥。另外, 要注意饲料加工和饲料干燥程度对饲料温度的影响。饲料经粉碎、混合、提升等加工过程后, 温度会升高, 所以, 要待冷却后再堆放贮存。

○2控制仓库相对温度及饲料的含水量由于饲料水分与空气相对湿度会相互影响, 因此仓库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 同时设法降低饲料含水量。一般要求玉米、高梁、稻谷等含水量≤14%; 大豆及其饼粕、麦类、次粉、糠麸类、甘薯干、木薯干等含水量≤13%; 棉籽饼粕、菜籽饼粕、向日葵饼粕、亚麻仁饼粕、花生饼粕、鱼粉、骨粉及肉骨粉等含水量<12%。凡不符合原料含水量标准的原料不得入库。另外, 还应注意控制饲料pH值, 一般pH 值控制在10 或略偏碱性。

○3调节储存环境中的气体成分通常采用除O2或CO2、N2 等气体, 运用密封技术控制和调节储存环境中的气体成分。

○4保证饲料原料质量尽量减少破损率, 防止昆虫、鼠类、螨类对饲料的破坏。 

 

对于严重霉变的饲料必须废弃, 决不可用于饲喂畜禽。但对于轻度霉变的饲料, 如果一概废弃, 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为此, 根据饲料原料与产品的不同情况, 对轻度霉变的饲料进行去毒处理和合理利用。主要有物理去毒法、化学去毒法以及补充营养法等。 

(1)物理去毒法。

○1剔除霉粒法霉菌毒素在饲料中一般不是均匀分布, 而常集中在毒坏、破损及虫蛀籽粒中。利用手工的、机械的或电子的挑选技术将这些籽粒挑选除去, 可使饲料中的毒素大大降低, 但效率较低, 仅适用于数量较小的霉变饲料。

○2加热处理花生粕在150 ℃下焙烤30 min, 或用微波加热8.5 min( 0.7kW) , 可使48%~61%的黄曲霉毒素B1 或32%~40%的AFG 被破坏。用水蒸煮或蒸汽淋洗霉变饲料, 也能有效的解除毒素。

○3紫外线辐射法用高压汞灯大剂量照射发霉饲料, 去毒率可达97%~99%。将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经阳光照射, 可收到脱毒效果, 在日光下晾晒8 h, 可有效分解粮食中的杂色曲霉毒素。

4吸附去毒法某些矿物质如活性炭、白陶土、沸石、硅藻土、膨润土等, 它们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 而且性质稳定, 一般不溶于水, 不被动物吸收。将它们作为吸附剂添加入饲料中, 可吸附饲料中霉菌毒素, 减少动物消化道对毒素的吸收。如我国进口的霉菌毒素解除剂“ 驱毒霸”( SORB- IT) , 就是多种天然硅酸盐的混合剂。 

(2)化学去毒法。霉菌毒素遇碱会分解而失活。碱可水解黄曲霉毒素的内酯环, 形成邻位香豆素钠, 香豆素溶于水, 从而可用水洗去。此外, 用3%石灰乳浸泡, 10%稀盐酸处理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亦可去除大部分毒素。NH3 亦可破坏黄曲霉毒素B1 的内酯环从而达到解毒目的。应用氧化剂等处理, 也可使霉菌毒素降解失活。 

(3)补充营养法。在饲料中添加蛋氨酸、硒和胡萝卜素等均可降低黄曲霉毒素对畜禽的毒害作用。  

在实际生产中要完全去除霉菌是不可能的。而各种防霉剂在抑制霉菌生长繁殖的同时, 也抑制了其它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且大多数人造防霉剂均有毒副作用。最有效、最积极的防霉方法还是创造不利于霉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即降低饲料中的含水量, 控制存放场所的温湿度, 以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