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何降低饲养成本的措施上,不少人犯了严重错误,所作所为适得其反,结果事与愿违。更为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吃了大亏却浑然不觉,而是认为自己运气不好,碰上行情差才导致亏本,并把注意力放在关注猪价上,把精力与时间浪费在无法控制的事情上,离高效健康养猪的目标愈来愈远。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饲养成本”的相关概念理解错误,因而导致一系列措施的失当。因此,猪价低迷时,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降低“饲养成本”,保持较为理想的赢利状态,首先要彻底纠正一些错误的传统观念,全面正确理解养猪业中与“饲养成本”相关的一系列符合科学依据的概念与技术措施,才能实现“多卖猪、早卖堵、卖好猪”的高效养猪目标。 投入不是成本,产出才是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 从汉语字面上通俗地理解,“成本”是做成某件事所花的本钱,关键在于成事。《现代汉浯词典》(2002年修订本)对成本的定义是:生产一种产品所产生的全部费用,核心在于“产品”;中国成本协会编篡的《成本管理体系术语》关于“成本”的定义则更为精准:为过程增值和结果有效已付出或应付出的资源代价,“增值”或“结果有效”是前提。同样道理,对养猪业而言,必须是与生产出的商品挂钩的“投入”才能叫作“饲养成本”。因此,生产过程中花了多少钱的“投入”并不是成本,而只是成本构成的要素之一,投入必须与产出(商品)挂钩才能算出成本,正确的成本表达式应该是:投入÷产出=成本 我们一般习惯于说养一头母猪一年要多少成本,这其实是个错误的观念定位,因为养母猪的目的是要生产出健康的小猪,小猪才是有价值的产出,以产出为基准才能算出真正有效的成本。 例如,饲养一头母猪一年大约要花4000元,这并不是成本,而只是为了生产出小猪必须付出的投入。如果这头母猪一年来没有发情,或发情后屡配不孕,或受孕后流产、死胎,没有生产出可售商品———猪苗,则这头母猪一年来并无产出,更无增值,只能算消耗了4000元的投入,并无成本可言;如果这头母猪一年来生产出15头健康的断奶小猪,则每头小猪的饲养成本是267元(4000÷15),或这头母猪同样时间内生产出25头小猪,则每头小猪的饲养成本可降至160元(4000÷25)。因此,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产出”决定了“成本”产出多少有价值的商品才是影响“饲养成本”的主要因素。因此,大多数人认为”减少投入”就可“降低成本”的传统理念亟须纠正,把注意力与有效措施瞄准“产出”才是“降低饲养成本”的有效途径,“多卖猪”的意义才能体现出来。 市场猪价与饲养成本是毫不相关的两个独立事件 在大多数养猪人的心目中,往往把市场猪价与饲养成本相提并论。猪价高时,很舍得增加投入,听到有什么好东西都想用,以期获得更多的利润;猪价低时,则尽量减少投人,能省则省,以为这样可以降低饲养成本。事实上,稍加分析便可明白,猪价是市场供需平衡状况所决定的,生产者是无法改变的。而饲养成本则主要由生产效率所制约,如上所述,是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所决定的,是生产者实际操作的必然结果,与产品在市场上的供需关系毫不相干,因此两者呈互不相关的独立事件。例如,现时出栏肥猪的价格在每千克10.5元时,很多业主表示已到赢亏的平衡点,有些猪场甚至已出现亏损状况,然而,却有江苏宜兴的夏佰新先生等少部分业主(存栏母猪200头~4000头不等)依然可以获取每千克2元的利润,每头出栏肥猪可赚250元左右。 |